新笔趣阁 > 我在江湖做女侠 >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汉不在吴(二)

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汉不在吴(二)


到了丁奉这等年纪,一旦认命,做出的决断也快,只是瞬息,就定下了决策,直接呼了心腹之将,就以巡查防务为名,到了襄阳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已经到此,自然是舍弃了以往的名声位业,只是心中可能还有不甘,这却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是天下共主,平定整个吴国,就是我们极力抵抗,也是一两年内就可实现,或者所需时日更短,自关中收复,陛下就有了逐鹿天下之本,吴国未曾占据淮南和荆襄之地,就只有败亡一途。

        吾若是与陛下为敌,只是自取灭亡,只是以往,困于虚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丁奉见丁温面色灰败,在一旁说着,他并不怪自己这个儿子,毕竟这路应该是自己走的,这一步既然迈出,心中的苦闷仿佛全然消散,倒还能再多活几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见丁温沉默,似是将这番话听进去,丁奉轻轻叹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明日一早,也要与汉军一同回去,将荆州献出去,丁奉的心情自是复杂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……转过头,看向爱子,只要丁家尚在,丢了这基业又有什么关系?

        本来这基业就不稳妥,要是能有三五年经营,方能称之为基业,这前后也就一年时间,这基业,不要也罢。

        血脉传承下去,丁家不会断根,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夜无话,次日天方启明,汉军诸部便启程,赶赴南郡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有丁奉协助,昨天南郡已经被收编,这次是丁奉协助收编江夏郡、宜都郡、建平郡三郡之事,荆南诸郡此时因为山蛮,倒是一时不宜收服,荆北诸郡却没此困扰,诸郡的接收事宜进行的甚为顺利,一共三万的吴队基本都没反抗,就接受着改编。

        诏命霍弋镇守交州,兼任交州刺史;

        命陶璜率部进军荆南,为长沙郡太守,征东将军,扬州刺史;

        诏命罗宪为荆州刺史,镇东将军,江夏郡太守,镇守江夏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对丁奉、丁温父子进行封赏,荆州一应官员将领各有赏赐,对各处的产业,也都予与保护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没收了吴国官方工坊产业和孙氏皇族的产业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丢了都督之权位,不过丁家免去了灭族之祸,并且还以将军身份继续做官,又晋升县侯,未来封公有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几乎兵不血刃便取下荆州的消息一传出,立刻引来天下哗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实是想不到,丁老贼竟然献印投降!他既开了此先河,吾等不照此行事,岂不是自寻死路?”长沙郡太守府内,自得到此消息,气氛紧张,后宅书房,一个底气十足的声音时不时传出来,显是恨极。

        桂阳郡城内的吴军,同样严阵以待,太守府邸却哭声一片。

        自消息传来,桂阳太守的几房妻妾哭劝自家夫君投降,桂阳太守知道她们是各自家中派来做说客,更知以自己如今实力,与大汉国对上,只是寻死,而他宁死不降,与自家有着亲族联系的桂阳郡几大家族,都难逃劫难,所以大族出身的几房妻妾,苦求他归降,在这内忧外患之下,实是难熬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那陶璜早在荆州扬名,那些山蛮也不能依靠,不见定下这策的丁奉都亲自降了,这意味着大势已去,荆北数郡,皆是丁奉心腹,荆南只是山头处处,力小根本不能挡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同一时间,武陵郡、零陵郡、衡阳郡的太守,都遇到这样那样难题,像是临贺郡这般,他们的兵力更小,遇到的困难更多,却没有多少犹豫,立刻派人献郡降汉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璜接到诏命,此时立刻组织进军,见了降将,也不含糊,仍旧保持原本之职,只是接受全部城防,又令他们安抚人心,度过这段时间,承诺迁往蜀地任官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,临近的桂阳郡也不得不顺应天意,这是汉军兵锋所在,只能派人前来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璜进军的快,一一派人整顿军队,进行改编,并且基本上都任命原来官吏治政,以维护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同时,也像中枢发出请求,让中枢选拔各级官员来代替如今荆南诸郡之官,并给予这降臣降将丰厚待遇。

        杨伊责令中枢尽快完成陶璜的上述,又任命丁奉兼任右将军,统辖各部降军,总计五万人许,进行着荆州整编的下一步的计划。

        桂阳郡降;武陵郡、零陵郡、湘东郡皆降,整个荆州也就只有衡阳郡和长沙郡两处了,这两处乃是吴国宗室为太守,有着一分气节在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璜提兵五万,又亲入长沙郡,陈述厉害,迫长沙郡太守投降,衡阳郡太守见此,只能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丁奉投降开始,到衡阳郡太守投降,前后一共四十天左右的时间,就如同雷霆一般,吴国上下还未来得及反应,这荆州就彻底变了天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是五月初,整个荆州,都落到了杨伊的掌握之中,大汉失去了四十多年的荆州,再次回归,这消息传递出去,顿时轰传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明眼人都能看出,大汉在一统荆州之后,吴国只凭扬州之地,再也无法抵抗汹汹而来的大汉,而大汉十三州,如今大汉已经再次拥有益州、凉州、交州、雍州、并州、荆州,天下已经有一半有了归属。

        时值五月初,正是不冷不热,气候最是宜人之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往年这时候,荆州的各府郡,无论是大家族里的年轻男女,还是平民百姓里的少男少女,都会择一风和日丽时候外出踏青。这几乎已成了荆州的传统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是风和日丽的时候,英俊少年、美丽小姐行在湖边水畔,偶然一见,众里寻他千百度,猛一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民心尚古,这才子佳人的故事,却最为年轻男女喜欢。

        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,也为人称颂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大汉强兵在前,后方各郡也都平安,山蛮却是散乱,失却了各郡的支援,连山上都没能回去,就被各郡所剿,皆贬为奴,还被捕杀山中的寨子中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荆州军团,大部分都是要被派往外州的,因此本地分地分奴不多,降军只是金银赏赐为主,不过这也让降军为之欢呼了,吴国可没这厚赏。

        数万降军,除得荆州山蛮后,就令其中老弱退伍,散以金银和土地,其余则是编入各军,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,也是丁奉的主要任务。

        像是荆北诸郡,倒也平安了,比如南郡,汉国的商路再开,无数商人蜂拥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、牛车,在街上往来不断;各类庙会,更是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少平日里出不得门的大家闺秀,更是趁着逛庙会的时候透一透气,赏玩一番外面景色,同时也成为别人眼中风景。

        毗邻的诸郡,却因战乱不断,边境的摩擦从未中止过诸多缘由,致使百姓流离失所。

        越是在这春夏交替时节,灾荒便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荆北情形尚好一些,丁奉为人谨慎,继任以来,以守业为主,荆北诸郡土地肥沃,而荆南诸郡却是少平原,山地居多,所产粮食本也只勉强够境内百姓温饱,却又因为山蛮之乱,粮食已经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各郡,工部有司,已经并户部、少府派要员前来,各郡以工代赈,主要是修官道的工程,已经展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各位乡亲父老,都停下来,停下来!不要向前挤了,听我说!这是圣上仁义,知百姓疾苦不堪,特拨下粮米,分发给各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由乡老带领,按民册发粮,没有个册的登记就可,即日起,粮米按户籍发放,一共三日,过时不侯,各位乡亲父老速速前往!速速前往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镇内大街上,几个年轻士兵正手持着铜锣,一边敲打着吸引百姓聚拢过来,一边大声喊着话。

        身形瘦消的百姓慢慢聚拢过来,有的没听清,向身旁的人问“他们在说些啥?啥?发放粮食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发放粮食?此事竟是真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百姓们乍听此消息时,先是不信,待士兵再三保证之后,都是大喜,纷纷赶回家,取盛米之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个身着普通百姓服饰却气质不俗的人站在街旁,观看着这一幕,却不像其他人那般奔跑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三日之内,粮米能否全部发放下去?”一个戴着斗篷的男子,望着眼前面色枯黄的众百姓,问身旁的人“能不能趁此清点民册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请使君放心,几郡的救济工作,都派人下去监督了,发放粮米虽然是当地的官吏来办,不过也派员监督,而几郡的粥棚,是由官府和本地大户一起来做,三日之内,各地将会同时进行救济,武陵、零陵等诸郡,每一镇为一站,由乡老负责按名册核对户籍发放粮米,定不会出什么纰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斗篷男子身旁一人恭敬回的说着“趁此,必会对各郡实际人口进行一次大整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是统治的用意,既得了仁慈,又清点了户籍,下一步以工代赈也好开展。

        斗篷男子闻言“恩”了一声,这时候已有百姓向广场方向行去,斗篷男子也转身向着东头广场方向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跟上。”除跟在他身边的几人外,人群中更有十几个身着各色服饰的青年,小心翼翼跟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人外表看起来很是普通,举手投足,却很是轻盈,双足落地,更是无声无息;若是高手在此地出现,定能辨别出来,眼前这十几人,不是普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出现的地方,是桂阳郡中遭遇战乱并不算严重的地方,虽因战祸波及致使地里颗粒无收,村镇内百姓逃荒者并不算多,大多百姓还是留下来,在这里勉强有着些许生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因为如今大汉入主,往来商贾也是偶尔有之,有生面孔出现,并不会被人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官府贴出公告并派人出来敲锣通知始,不到半个时辰,得到消息的百姓,便已一传十,十传百,使得整座小镇都沸腾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民舍内时而奔出一两个手持器皿、布袋的百姓,人群都奔向东头的空地广场。

        说是广场,只是一片空旷之地,面积倒是极大,却是寸草不生,用来晒谷之地;当百姓们赶至此地时,负责发放粮米的官吏已在一桌案后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旁维持秩序的,是临时从大户借调过来的护院,以及这一片区域的衙军;当聚集百姓已黑压压一片看不到边时,官吏站起身,宣布放米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户籍上有名,每一户可得一石粮,也就是一袋,这只按户不按人口来,固然有些弊端,却也顾不得了;一石粮也不算少了,若是熬成稀粥来食,一户一个月也是能过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下一步以工代赈也好开展,平整道路,修筑道路,路不修通,统治便不能延伸。

        上一季庄稼大都是颗粒无收,百姓家中便是有些存粮,也都难熬到下一季收成,而有了这些发放的米粮,却是能活了,但是想要吃饱,还得出来做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使君,看来,郡里的米粮发放很是得力,户籍清点秩序了然,您既是已见过,便不用再忧心了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之前那群人,站在人群后面的高地望着眼前一幕,其中一人暗吁一口气,对着身旁的人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他身旁站立的斗篷男闻言,却沉默了好一会,方说着“不知其他几郡现下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武陵郡内,却是人流攒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真是想不到,这武陵郡的难民,竟有这么多,比其余几郡还要严重得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寿坐在马车内,掀开布帘一角向外看去,只见外面等待施米的百姓,大多衣衫褴褛、面黄饥瘦,他们在士兵的监督下,尚算有序的排着队。

        将布帘放下,陈寿此时叹道“若非是亲眼一观,实是想不到,偌大一座郡城,竟有如此多难民,真不知前任郡守是如何治理此地的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却也知道,这其实是各方面都有影响,之前山蛮入寇,荆州大都督丁奉只定下策略,不顾荆州民生,山蛮又凶残,导致无民耕田,武陵郡山蛮最多,受影响也最重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寿此时是外放了,五年的翰林学士已经到了,如今外放一任或者两任太守之位,此后可能就会进中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却是比其他人要快一些,像是杜轸,就一直被压着,翰林学士还得再做一任,看似权重,但是前途却是有限,不过这是圣恩,却也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    。


  https://fozhidao.cc/book/607/652341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fozhidao.cc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fozhidao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