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明朝大纨绔 > 第七百九十一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,太子赈济艰难行(壹)

第七百九十一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,太子赈济艰难行(壹)


“唉……此事,痴虎儿有何看法?!”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弘治皇帝也知道这个弊端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国之初还好,可洪武陛下设计的朱家子弟照顾计划太尼玛坑子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藩王们在永乐陛下后逐渐失去了权柄,余下的娱乐活动除了欺男霸女之外就是生娃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不是一个个的生,那是一堆堆的生啊!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没几年呢,大明每月给宗室的支出就已经攀升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弘治皇帝从前没琢磨这事儿,毕竟国事实在庞杂。“”

        不是今天这里受灾要减免税赋,就是明天鞑靼又犯边得准备应战。

        要么就是朝堂上御史们为鸡毛蒜皮的事儿,跟诸部内阁打成一团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好了,御史们滚蛋殆尽。

        翰林们再被清洗了几遍之后,也全都老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各部有序处理各自事物,内阁不时的代天巡狩偶尔在各地转悠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现在弘治皇帝总算是空出时间来,琢磨这事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琢磨还行,一琢磨弘治皇帝顿时心惊!

        照这么发展下去,估计最多三十年大明的收入就得养不起宗室了啊!

        可如何处理这些宗室,现在就成为了巨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宁王此番造反也给了弘治皇帝一个警示,这些宗室若是处置不好……麻烦啊!

        “此事臣建议陛下还是先让内阁议一下,臣与太子先往赈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玉螭虎心下苦笑,弘治皇帝终究还是舍不得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几次试图想把话题岔开,其实目的就是不让朱厚照去赈灾。

        危险性太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弘治皇帝定定的看了张小公爷一会儿,沉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痴虎儿,你……真要如此?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弘治皇帝的脸色终于有些微微发变了,眼见他深深的呼出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道“须知,若是此番事宜出了纰漏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,愿以身殉国!!”

        得~张小公爷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弘治皇帝还能说啥?!

        落寞中,弘治皇帝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萧敬见状悄然的对着张小公爷摆了摆手,意思让他赶紧走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弘治皇帝没法开这个口,最终只能是萧敬来暗示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得弘治皇帝没有表示,张小公爷亦只能是轻轻一叹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躬身作揖,缓缓退出了大殿。

        数日后弘治皇帝突然提出让太子领衔代天巡狩,率领大军前往赈济灾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内阁及诸部尚书听到这个提议的时候,第一反应就是反对!坚决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都以为此事将会搁置,没成想一个原本应该最反对的人物却跳出来选择了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认为,此事可行!”

        当时刘健差点就疯了,跳出来就要去扯这人的衣领“李西涯!你要做甚!!”

        没错,开口者便是李东阳!

        却见李东阳不急不慌,垂首沉声道“晦庵公且听我一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听什么!!英宗旧事才过多少年?!国朝如今元气刚刚恢复,如何能行此大险?!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健怒目圆瞪,昂首咆哮!那口水都要飞溅到李东阳脸上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陛下仅有太子一子,诸藩王蠢蠢欲动!你提此法,意欲何为?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就说的很诛心了,你李东阳难道也勾结的藩王打算趁此谋害太子么?!

        李东阳听得这话哪怕是不反驳,也得反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眼见他豁然起身,死死的盯着刘健声音低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莫非在晦庵公眼中,老夫便是这等不忠不孝的卑劣佞臣么?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东阳那也不是善茬儿啊,回应的这一句也很诛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莫非你刘健就是这么揣测我的么?!

        “哼!非老夫揣测,而是你之言行便是如此!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健当然不肯咬这口鱼饵,当下怒哼了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东阳则是对着他深深作揖,沉声道“晦庵公可否听某一言?!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健还待再说,御阶龙椅上的弘治皇帝却发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了!且先听听西涯公之言,再行论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迁本想跳起来驳斥一番,但弘治皇帝这话一说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他顿时也不好说什么了,只能是冷哼一声走到了边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往西南,见得诸国国君、见诸国沉沦感慨良多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东阳的确是有思考的,安南是如何崛起的他怎能不知?!

        最初黎家哪里敢反?!只不过是想要求一个宣抚使的位置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因何会败,最终不得不退出安南?!

        边疆二世将校无往日先祖之气势雄魂,大明当时疲于应付北方边患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根本原因,是大明当时已经陷入了颓势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永乐帝在世时,安南岂能闹成那样?!

        张家老祖张辅四平西南,安南当时被杀的都没了心气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时节张辅的大名威震西南,何人敢干犯大明?!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幸有我皇陛下英武,而安南不过二世便已衰竭……何也?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东阳垂首轻叹“沿途中,臣不断的思虑此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愈思之,愈是心惊!愈思之,愈是胆战!”

        随着李东阳一点点的陈述,刘健等人从愤怒、不忿到沉默、垂首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李东阳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,他们也不是宦海初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那种自己读了两天圣贤书,就觉着自己开无敌了、什么都能引经据典的态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迄今为止皇家的教育,算是成功的吗?!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几位大学士都极为汗颜,说起来是并不成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现在是有所成就,但他们很清楚他们自己教太子的时候是什么状况。

        熊孩子聪慧无双这点他们承认,开始的时候也算是用心向学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很快的,这位太子便没了耐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弘治皇帝将太子交到了那位玉螭虎手里,太子才算是真正的被培养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关于太子的培养,其实他们尽到的责任么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咳咳咳……咱们可以聊点别的,三大学士退出聊天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知晓,此番提议必为玉螭虎所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眼见李东阳缓缓抬首,沉声道“臣亦觉着,此番太子前往有所行险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然,与大明江山而比之……孰轻孰重?!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健等人也不说话了,他们低着头也在寻思李东阳的这些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历朝历代总逃不过更迭,其实说到底就是继承人一代比一代弱的根由解决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点解决不了的话,那么这种更迭几乎无可避免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他们出身儒家也不敢不承认,或者说不得不承认但不敢承认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对皇家子弟的教育,其实是失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稍微成功些许,也不至于会如此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安南学习的是大明,但他们出现的问题却比大明更严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们学习的不仅不完全,而且还带着自身的烙印。

        。

        。


  https://fozhidaoxs.cc/book/2999/5327070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fozhidaoxs.cc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fozhidaoxs.cc